江苏徐州:转型破局 资源型城市铺开美丽画卷
6月19日,2023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华指数全球城市研究团队解读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首期成果,由新华社直属中国经济信息社公布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综合表现20强,徐州位居总排名第1名。
第一的分量
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高级主管刘佳奇说,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紧扣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核心要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旨在运用指数化方法科学评价、量化展现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进程及水平,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新华指数全球城市研究团队此次从经济实力、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6个维度,对全国52个样本城市进行了对标分析。
在六个细分指标中,徐州在经济实力、动能转换、开放发展三个指标方面位列第一,是拉动综合表现的主要因素。
经济实力维度,活力迸发。
徐州经济实力表现突出,高达86.91分,是拉动综合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迈上八千亿元新量级。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稳”,徐州集聚百万级经营主体、32.21万户企业,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2022年,徐州夜间灯光亮度总值同比上涨7.54%。
动能转换维度,转型升级。
徐州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创新引擎初步形成,是唯一一个动能转换维度在90分以上的城市,在样本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横向来看,丰富的科技创新经营主体是驱动城市动能转换的重要基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则是动能转换重要的推动力。徐州市在科创引领力及产业竞争力两个维度得分均在90分以上,位列第一,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表现亮眼。
开放发展维度,包容共享。
开放发展维度重点关注样本城市从资源驱动向开放驱动转型。徐州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接连开行,驰骋万里,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一场场招商活动向全世界表达徐州谋合作、促共赢的诚意和决心。发展热潮奔涌不息的徐州用诚挚的拜访、务实的对话,不断寻觅合作机会、拓展合作空间。
涅槃的逻辑
徐州凭什么摘得“综合表现”第一名?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认为,徐州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起步早,走出的是一条始于工矿区塌陷地的特色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重视矿区农村文化重塑和社会经济振兴、逐步拓展到城市总体环境建设和主导产业的城市转型实践。
轻装上阵的徐州产业,提速换挡。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长足性进步;徐州的产业不断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生态圈”。
徐州壮士断腕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热电、化工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企业从480家压降到105家,同步实施总投资658亿元的37个转型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新增产值580亿,经济效益“不降反增”。在这样的“腾笼换鸟”之下,徐州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最近,徐州又在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这是具有徐州特色的转型发展新模式。
碧草蓝天的徐州生态,灵秀宜居。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生态转型方面,徐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聚焦“减污”,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47万家,市区PM2.5浓度降幅达38.3%,优良天数比例从56.7%提高到70.7%,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再造,更带来“绿色产业”。从“挖煤贾汪”到“旅游真旺”,百姓换了活法。“好生态就像绿色银行。”
马庄村村民、中药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英说,好多村庄组建了香包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
自我革新的徐州城市,功能提升。
风驰电掣的轨道交通、推窗见绿四季见花的山水春景、“千古飞龙地”的文化气质浓厚、热气腾腾的徐州美食……共同书写了城市转型的成果。在城市转型方面,徐州坚持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全面拉开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城市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米”字型高铁开通6个方向、直达全国186个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并网运行,高架快速路网成环,内畅外联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城市能级大幅提升。
小小积水点关系着市民们的生活质量。2022年9月,徐州制定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把175个积水点列入治理工程,力争到2024年底基本完成。
改造竣工的泉山区段庄街道矿山社区一机厂宿舍,楼栋间铺上彩色透水混凝土 ,增设休闲椅,安装了照明灯,种种暖心的细节,让50岁的老小区焕发出新生机。
如今的古彭大地上,产业转型凤凰涅槃,创新创业浪潮涌动,中欧班列满载而去,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幸福美满……
背后的担当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沈正平说,近年来,徐州市一直在协同发展中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加快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等“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和城市转型,有力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形象提升。可以说,徐州在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上的独特经验和治理模式受到了高度认可,“徐州之路”也被赋予了全国推广的价值。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老工业城市成功蝶变,徐州让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干部,重点是作风,核心看落实。
徐州干群深感破坏性开采与传统路径之弊,始终把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为发展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这些年,徐州振兴转型的追求一直未变,以钉钉子的精神,接续奋斗,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效。
锚定目标,积跬步至千里。
正是因为坚持不懈怠、不动摇,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徐州变潜力为实力,变优势为胜势,变特点为特长,变风气为风尚,画出一条步步上扬的曲线,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之路。
对于徐州来说,转型一直在路上。
冲击“万亿俱乐部”,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全面建设体现“强富美高”实践要求的现代化强市……徐州被赋予加快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难题、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重要使命。
徐州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江苏经验、作出徐州贡献。
文字:王正喜 唐婧
图片:齐浩 刘冰 李玉龙 高刚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