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其用 多方共赢
|
本报记者 李臻
6月8日下午,睢宁庆安镇杜朱村秸秆收储中心一派繁忙的景象。进出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两台旋转抓机正马不停蹄地将运来的秸秆码放进仓库,尽管如此,等待“卸货”的运输车还是排起了长龙。
“今天是我们秸秆收储的第二天,目前从周边各村收了大概1000多吨秸秆。”杜朱村党总支书记杜桂林说道。
庆安镇有耕地面积9.25万亩,小麦秸秆处理一直是个“大烦恼”。
杜桂林说,杜朱村集体合作社瞄准秸秆回收利用,发展秸秆收储产业,为合作社和村民开辟一条增收之路。2021年,村集体和合作社成员出资入股80余万元,购买秸秆收储机械,当年夏季完成秸秆收储2400吨,销售收入达64万元。2022年,通过上级扶持和村集体配套资金,建设8000平方米厂房,购置加工机械,完成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大幅提升了秸秆保存质量。
“为了满足夏收期间秸秆打捆和收储,我们租了11组打捆机,现在都在周边各村作业,满足收储需求。”杜桂林介绍道,每亩地一般能打1—2捆秸秆,每捆重量在230公斤左右,现在是收割高峰期,每天都有50余台运输车往返于各村和收储中心之间。
“收秸秆是按照1角2分每公斤付给我们农户,不用自己处理秸秆还有钱赚,我们都乐意!”杜朱村的种植大户杜潇对秸秆收储非常支持。
“我这小车一趟能拉6捆秸秆,每捆赚10块钱,一天能拉个十来趟,赚六七百不成问题。”司机卢翠鸾告诉记者,家里的麦子收完后,她专门开农用车来庆安镇运输秸秆,夏收季节又能多出一笔收入。
“这两天收上来的秸秆质量不错,应该能卖上好价钱。而且我们的仓储中心是带大棚的,透气的同时还挡雨,这样才能保证秸秆的含水率不会过高。”杜桂林表示,秸秆主要可用作牧草、菌厂饲料和电厂燃料等,目前河南和安徽的几家企业联系他想来实地看下秸秆。今年夏收季节,杜朱村秸秆仓储中心预计能收储4000余吨秸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左右。
据了解,庆安镇小麦种植8.4万亩,截至6月8日,全镇共收获小麦2.6万亩。本着“就近、方便、合理”原则,全镇22个村(社区)均设有至少1处秸秆临时堆放点,杜朱村和龙集村的两家秸秆收储中心都已有序开始作业,共计可提供9000吨小麦秸秆收储空间。
杜朱村秸秆仓储中心项目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农户处理秸秆的难题,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兴了产业、富了乡亲、美了环境,可谓是多方共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企村联建’,与徐州来永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电商资源优势扩大收储中心深加工牧草销售路径,减少中间环节,产生更大收益。”杜桂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