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智慧“碰撞”下的文旅融合,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初冬时节,走进江苏徐州博物馆,利用VR等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徐州丰富的汉文化资源通过现代化的展陈和表达,提升了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徐州博物馆网站和官微平台还为观众提供了随时可听可视的掌上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记录着城市的文明,诉说着城市的历史。为了把徐州丰富厚重的两汉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将“双减”后的延时课开进徐州博物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学生们在参观、体验的同时,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感悟两汉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在博物馆里,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古彭千秋”徐州历史文化陈列、“大汉气象”徐州汉代文物陈列、“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陈列、“金戈铁马”徐州古代兵器陈列和“俑秀凝华”徐州古代陶俑陈列等,认真倾听讲解,细心记录。这堂特殊的延时课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术报告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关于汉代铜镜艺术的课程,介绍铜镜的制作工艺,不同时期铜镜的纹饰等内容,现场展示了采用青铜范铸工艺复原制作的铜镜。课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博物馆之旅丰富了他们对汉文化的认知,激发了对历史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期待延时课常开常新。
数字化博物馆 文物“触手可及”
此前,徐州博物馆官网公布了馆藏的上万件文物精品的高清图片及文物信息,众网友纷纷点赞这一公益文化传播举措“低调、奢华、有内涵”,更有文化研究者下载、收藏。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在国内尽管不算稀奇,然而当学者在网上查询某件文物时,时常难以找到高清图,或有水印或无法下载引用。“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与固化形式。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公众对传统文化与文物的求知欲与日俱增,服务社会公众成为文博行业新的时代要求。”徐州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宗时珍告诉记者:“现代公众已经不满足于到博物馆观展的传统形式,文物细节及相关背景知识成为社会公众的新关注点。”

徐州博物馆网站公布的这批图片,每张都在3M以上,放大后可以看到清晰的纹理,并可免费提供给公众无障碍下载使用。徐州博物馆是一家集藏品考古发掘、陈列展示、收集保护、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藏品包含玉石器、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书画、碑帖、雕塑、化石标本、革命文物等多个品类,完整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的各个时期,直观体现了徐州地区的物质文明与地域特色。
打造智慧图书馆 惠及“民生福祉”
智慧显示大屏、24小时自修区、智能自助服务区、数字汉文化专区……徐州云龙区图书馆自设立以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双轮驱动模式,做到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资源精准保障与市场化服务两个并重,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管办分离、社会化运营模式,走出一条“政府监管、读者点单、企业运作、数据赋能”的公办图书馆运营管理新路径。

“云龙区图书馆不仅增强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更大的意义在于引领了城市的文明生活方式。”云龙区文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艳介绍,我们将其打造成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式场馆型的社区图书馆。特别开设的24小时图书馆和自修室,面积达2000平方米,是淮海经济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全天候服务图书馆,读书不打烊,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约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24小时图书馆馆藏1万余册,包含少儿、文学、社科等各大类,是一个综合类阅读场所,采用无人监管的全自助模式,一站式“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检索、借还的贴心服务。
依托数字化赋能,图书馆将管理模式由政府管理向运营团队管理转变,政府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者、实施者转型为管理监督者、服务者,招引专业传媒运营管理云龙区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专业优势,联合市区两级团委招募在校大学生、社团组织等5类1700余名志愿者,强化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人员力量保障,有效破解了服务效能不高、基层设施“沉睡”等共性问题。

图书馆还设有报刊阅览区、视障阅览区、智慧屏、报告厅和空中连廊等。图书馆将报刊阅览区和文学区结合在一起。此区域有报纸57种、期刊350种,文学区馆藏1.6万余册。为盲人提供创造光明人生之路的阅读场所是视障阅览区的设立初衷。该区域盲文图书约200册、有视障专用电脑、台式电子助视器等设备。希望通过这些阅读条件和图书馆更周到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视障读者更好地学习。大厅智慧屏展示流通册次、到馆人次和图书借阅排行等实时馆情数据,以便实时掌握馆内信息,更好更全面地提升馆内服务效能。
“智慧+”推动文旅全面全新全域融合
旅游是重要的文化生活,过去那种传统的参观景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正成为游客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个系统都会成为旅游的重要环节。”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朱锦程说。
今年4月,徐州首个智慧文旅平台在泉山区上线启用,该平台将文旅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旅游全要素的数字经济与信息化,同时还创新了一套包括智慧导览系统、微型图书馆集成系统、VR游泉山系统在内的全域旅游“一站式”服务新模式。

全域的融合需要全力的推进和全新的形式。继徐州贾汪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后,今年5月,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新晋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种以文化主题公园、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综合体等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文化正在成为消费时尚。此外,两年来,在“智慧+”文旅融合的大旗下,由徐州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文旅融媒体联盟、淮海经济区景区宣传营销联盟,联合推出了“一山一水两汉三孔精品五日游”等多个拳头旅游产品,开通徐州至宿州、萧县两省两市三地旅游公交专线。以上种种,都有力推动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建设。
当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依托数字化赋能,江苏徐州正围绕文旅市场的复苏振兴,重点抓好故事线、旅游线和消费线“三线”工作:讲好江苏徐州的历史故事,把徐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名人轶事讲出来;兴旅游,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发布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促消费,实施文旅+工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多措并举刺激文旅消费,千方百计促进文旅市场复苏振兴。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