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技术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2021年10月11-17日在西安举行,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自2014年以来,我国多部门共同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构筑网络强国建设。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条例法规的出台也是我国维护网络安全的现实明证。
网络安全是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网络安全是利用技术和管理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兼顾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其中包含的宽度和维度也十分广泛。对于企业、国家而言,网络安全是内部信息的加密保护、不受侵犯。对于个人而言,网络安全是个人隐私数据足够安全,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数字技术时代,数据成为了各大网络商争夺的重要资源。在数据之下,我们都成为了可视化的透明人,衣食住行都有迹可循。在各大应用程序上,网民们都被后台设置了一张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初衷是基于数据算法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但在资本逐利之下演变成为商家进行大数据杀熟的盈利工具。除此而外,数据泄露也成为大数据时代网民们面临的威胁之一,著名的Facebook就曾因为数据问题卷入用户信息泄露的丑闻,导致网民发起一场“删除Facebook”行动。
规范网络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保障。在技术的更迭下,我们经历了从口语传播、印刷传播到数字技术传播的历史沿革。当下的传播语态下,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传播者、接受者的双重角色,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接收信息也可以自主自发的传播信息。资本利益的过分追逐以及民族立场的偏差,引发一些人在网络发表不当言论、煽动宗教极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技术中性论是西方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的论点,他表明技术作为一个工具是不具有情感色彩的,决定技术好坏的是使用这项技术的人而不是技术本身。因此,规范约束网络技术的使用者是保障网络安全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多措并举,构筑网络安全屏障。全民参与充当保障网络安全的主力军。网民相当于网络之中的众多分支,以分支形成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支柱。全民要提高保护个人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守好底线确保立场坚定,不在情绪裹挟和煽动暗示下发表不正当言论及实施网络暴力。舆情监测,构筑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而言,建设舆情监测平台,及时掌握相关的正面负面舆情,在面临舆情危机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能够实现网络安全的精准保障。数字+网络安全,开启保障网络安全的新思路,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各类技术的更迭发展,为网络安全的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新型技术和新概念,将网络安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
全民参与,多方共治,拥抱数字技术,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助力建设网络强国。(王俏俏)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