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下足“活”字功夫 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化蝶”
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各类配套设施齐全、便民服务快捷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春节临近,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各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在前亭村,正在带领群众练习舞龙的老党员庞玉良欣喜地说:“现在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集体富了,村民腰包鼓了,大家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近年来,柳泉镇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以盘活资源、激活主体、激活市场为方向,下活增收棋、打通致富路,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有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目前,全镇1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平均达到63.67万元。

找准发展路径,盘活资源“滚大雪球”
柳泉镇在全镇全面开展公共空间治理,让农村闲置低效的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让沉睡的农村生产要素动起来、活起来、聚起来,促进集体增收。该镇将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纳入年度村级目标考核,成立公共空间治理督查小组,各部门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全镇共梳理排查出线索298条,清理闲置低效土地759.22亩、坑塘950亩、山地面积4242亩,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余万元。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在全面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该镇从清产核资入手,清查村级集体资产,通过招投标将清查资产进行重新发包盘活,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盘活村级资产及资源。通过积极盘活资产资源,探索增收渠道,既增强了乡村“造血”功能,又激发了“活血”创新能力。目前,全镇家庭农场发展至139家,经营土地面积达26148.87亩,产权交易中心受理业务200余宗,交易总金额3亿余元,签订合同200余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0余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柳泉镇用活各类政策,深入实施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鼓励各村以观光园、农家乐、采摘体验、休闲垂钓、山居民宿、水上餐饮等产业为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
该镇因地制宜划分“四大片区”:以西象、王林、东蔡、前象等村为稻麦高产粮食区;以套里、北村、西马、铙山、大冯等村为微山湖生态旅游及特种水产品养殖区;以高皇、官路、柳泉、前郁、八丁、西堡等村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并形成以西堡为中心的万亩黄桃基地;前亭、柳泉、涝泉、官路、高皇、大冯、北村等村为干鲜杂果生产区,前亭村生态庄园旅游区和北村村乡村旅游采摘区,基本实现一村一业、一村一景,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企村联建项目18个,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
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积极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柳泉镇调研摸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渠道增收模式,充分利用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薄弱村政策,争取市区两级财政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项目资金550万元,镇配套50万元,在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化钢结构厂房7288平方米用于出租。与江苏普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金60万元年底前分别打入西堡、涝泉、官路、大冯、套里村集体账户,收益达到10%以上,5个村分别增收12万元。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关键举措,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党委书记史敬峰如是说。
编辑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