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科技赋能、司法便民、“智”解纠纷 江苏徐州:争当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模范生”

2020-11-23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0-11-23  中国徐州网

  一场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徐州总动员已经启动。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部署推进会召开,提出的奋斗目标铿锵有力:全面推进徐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徐州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一举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争当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模范生”,徐州吹响了创建号角。近年来,徐州依靠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把社会治理有效纳入法治化轨道。如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这一连串的法治“密码”,在探寻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正被不断破解。

科技赋能提升百姓“安全感”

  市民陈先生没想到,自己被诈骗的数十万元能这么快被追回来。

  骗子抓住陈先生急需口罩的心理,将采购款骗到后就立刻“拉黑”了他。徐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开展止付及案件研判侦办工作,迅速锁定嫌疑人窝点所在地。

  在福建南平,当嫌疑人看到从天而降的徐州公安时目瞪口呆。

  陈先生的经历是徐州市反诈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

  两年前,这个由警方、银行、通讯商三方派驻人员组成的反诈中心,为徐州市民避免陷入通讯网络诈骗,布下了一道“防护网”。7大功能组、50多名工作人员、24小时勤务,运用高科技手段全天候防范,实现打击犯罪效能最大化。

  数据赋能,打造市域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最强大脑”。

  徐州市公安局相继研发建设了警情监测平台和案件库、行业网点库等专门数据库。由传统电话报警向电话通信警情、网络监测警情、基层上报警情、数据比对警情、视频图像警情和执法请求服务为内容的“五类警情一个服务”延伸拓展。

  “十一”长假里,在云龙湖风景区游玩的人们可能会发现天空中时常会有一架无人机飞来飞去。这是泉山交警大队首次引进的无人机巡逻。

  原来,由于假期景区周边道路压力倍增,警力不足的矛盾凸显。无人机的使用不仅能扩大道路监控范围,也更加利于快速发现道路堵点乱点,精确部署警力疏导。最主要的是减少了事故发生概率。

  徐州市交警支队相关部门表示,作为“平安交通、畅行交通、智慧交通、文明交通”的创建目标,智慧交通从根本上能促进保障其他目标的实现。

  百姓安全感强不强,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以来,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分别下降19.16%、22.73%、20.14%,现行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9.84个百分点。

司法便民提升百姓“获得感”

  走进徐州中院诉讼服务大厅,湛蓝色的“全域诉服”标识赫然在目。

  “两级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均设立了‘全域诉服’窗口,可以办理各种类型案件的诉讼立案。”徐州中院立案一庭工作人员介绍,“当事人还可以在徐州辖区内任何一家法院的‘全域诉服’窗口,办理由本市范围内其他法院办理的立案登记、信息查询、卷宗查阅等诉讼服务。”

  在徐州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导诉员积极引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通过徐州法院诉讼服务网、江苏微解纷、移动微法院、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线上方式办理各种诉讼事项,为公众提供“全通道”的诉讼服务。

  司法是保障老百姓获得公平、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徐州各级政法部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开启跨域协作,减少各类壁垒,最大化便民利民,实现异地纠纷快速解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徐州提供法治力量。

  云龙区检察院研发的“黑科技”产品——“云龙微检察”小程序检务平台,不仅有效避免人群聚集,更能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只需一部智能手机,一个微信账号,不需下载APP,当事人通过手机登录微信小程序,就可以了解案件程序性信息,还可以随时约见检察官见面。”负责小程序研发的检察技术人员郭强介绍说。

  更多的司法便民举措被不断推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体会到了司法服务的“温度”:

  设立“法律诊所”,为区域内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开通远程亲情视频会见系统,为因路途遥远、行动不便、经济困难等原因而探视不便的服刑人员直系亲属提供视频会见服务;减少公证证明材料,对四类公证事项,无需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由公证处主动调查取证;通过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求助,援助机构直接受理并指派办理……

调解新模式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场关于兄妹俩因母亲赡养问题引发的纠纷调解,正在云龙区子房街道下洪社区法治工作室进行。

  参加这场纠纷调解的有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调解员、志愿者,后来经过多方调解,兄妹俩对母亲赡养达成了一致。这是云龙区成立社区法治工作室以来,彻底解决的又一矛盾纠纷。

  云龙区依法治区办公室通过统合全区司法资源,将社区法官工作站、检务工作室、调停工作室等职能拆分,建立了一个集众多职能为一体的法治工作室。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的又一“徐州实践”。

  不仅是云龙区,在调解基层社会矛盾中,各地纷纷推出解纷新模式。贾汪、铜山、鼓楼等地均将“智”力量引入到纠纷调解中,投入了在线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借以推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律师等入驻在线解纷平台,拓宽在线咨询、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努力实现线上解纷全覆盖、深研判、有实效。

  在贾汪,乡贤理事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被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更适合本地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之法。

  自2015年成立以来,贾汪区耿集乡贤协会由原本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小团体发展为拥有1个乡贤工作室、13个村(居)乡贤工作站、164个乡贤之家的三级大网络。至今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为了严防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复发,保证化解纠纷,睢宁县司法局会同镇(街道)、村(社区)及各单位,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标签督办,及时进行督办、检查和回访。

  去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建设工作开始试点,在大力推进矛盾纠纷非诉解决、诉与非诉对接、两个“一站式”建设等重点工作,巩固深化“非诉”与“诉讼”工作室被有效结合起来,成为纠纷解决机制二元格局,稳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推动徐州市域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徐报融媒记者 王彬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