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项目”成基层党建攻坚利器
◎本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张敏
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主责主业意识,鼓楼区由区委书记示范带动,立足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性强、年内能完成”的原则,精心排出年度“书记项目”30多个,重点攻坚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党员有了政治“生物钟”
今年6月起,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各个交通路口都站着一名胸佩党徽、头戴红帽、手执劝导旗的党员志愿者在引导文明通行。这样的特色党日活动,对于鼓楼区的党员来说,早已像“生物钟”一样,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组织难、活动难、工作开展难等问题,鼓楼区委书记龚维芳将建立党内政治生活专项巡查机制列为自己的“书记项目”,切实抓在手上。年初,即建立专业巡查队伍,分自查自纠、检查抽查、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四个阶段,并将巡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每一次检查过程都成为对基层组织的一次“政治体检”。在抽查某支部会议记录时,发现一年只开过两次支委会,需要提交支委讨论决策的事项部分由行政会议决策。巡查组立即向其主要负责人指出问题,要求规范议事规则,确保真正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开展专项检查以来,巡查组先后列席有关党组织会议、活动50余次,查阅30多家党组织“三会一课”记录本、音像资料,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200余人次。如今,“党员服务大篷车”“领导干部大讲堂”“固定走访日”等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效果突出的组织生活蓬勃开展,让党员找到了归属感,各基层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支部都有了新面貌。
党建有了特色“强载体”
站在征迁工地现场,身穿迷彩服,别上麦克风,付化友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这是“付化友党建工作室”的《微党课》拍摄现场。自从丰财街道党工委将创建“付化友党建工作室”列为“书记项目”后,年过六旬的老付开始既当撰稿人,又当主持人,并且学会了熟练录制视频、网络发布视频。这种极富现场感,又接地气的微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具有45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付是个老先进,此项目实现了将党员的个人品牌建成基层党建的服务品牌。现在,红色书吧、“温心”调解室、互联网+党建平台让工作室的功能更加丰富,“没事听老付唠两句,有事找老付评个理”已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
“党员讲堂”这个书记项目还打造出不少“当红主播”,黄楼街道利用小广播,开设“黄楼之声”学习频道,全体党员人人争当教员,个个都是学员,轮值主播主动加强策划,邀请嘉宾,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形式开展知识竞赛、理论学习,节目吸引力不断增强,大家听得进、学得好、用得上,小载体发挥了大作用。
老旧小区有了放心“红管家”
华康园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以前,这里安全没人保,停车没人管,卫生没人扫,老年人活动没处去。自环城街道党工委将社区“红管家”列为年度书记项目后,这里环境洁净,绿树环绕,停车有序,新建的文体活动设施齐全的小广场,成为小区人气聚集地。
华康园社区有老旧小区7个,共2163户6921人。社区党委书记蔡秀英组织30多名党员成立“红管家”队伍。经严格预算,按照每月每户10元收取管理费用,用于小区日常保洁、绿化、公共设施维护以及小区路灯、楼道照明电费等支出。“红管家”们发挥各自所长,分别兼任会计、维修工、园林工等职务,同时小区党员志愿者成立了巡逻队,义务开展治安维护等工作。
上半年,一个项目施工造成港北小区化粪池堵塞,经过“红管家”的努力,施工方投入近20万元重新铺设了排污管道。同时,积极争取老小区改造资金,用好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修补路面,划定车位,绿化环境,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真诚地向“红管家”竖起了大拇指,管理费用缴纳率达到了100%。
“鼓楼区作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涉及群众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让老旧小区的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鼓楼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中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