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入选“好人园”候选人事迹介绍

2012-08-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2-08-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入选“好人园”候选人事迹介绍(按姓氏笔画排序)
  善事做多了,就成了善人;好事做长了,就成了好人。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徐州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好人好事。为彰显“凡人善举”、“凡人壮举”,倡导日行一善,建设文明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云龙湖畔建设“好人园”,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身边的榜样、道德的标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塑造徐州的城市内涵,提升徐州的文明素质,将“好人园”打造成展示徐州城市精神和道德境界的新阵地。
  前期,我市经过创新“331”好人推选机制即组织推荐、社会评荐、个人自荐,发挥“三个载体作用”,启动实施一个“公示激励”机制,产生了18位候选人,并将选择12人首批镌像入园,倡扬事迹。本报今天公布18位候选人名单及其事迹,欢迎广大读者从中选出12人,在推荐表中所列姓名右面空格中打“√”,多选无效。
  推荐表格请于8月15日前寄往徐州市文明办,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行政中心东区综合楼,邮编221018。
  王杰,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8月入伍,被分配到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连。1965年7月14日上午,王杰在邳州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2009年,王杰入选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孔令喜,男,迄今为止无偿献血730余次,献血总量达14.6万毫升。个人多次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无偿献血金杯奖”,当选“中国好人”。由于孔令喜的执着追求和爱心奉献,他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被人们称为“慈善大使”、“无偿献血大使”。中央电视台曾以《血液中流淌的爱》为题,专题报道他的感人事迹;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称他为“令别人和自己欢喜的人”。他倡导:“奉献爱心、完善自我,和谐社会、人人公益”的慈善理念。不光自己捐款捐物,还利用其影响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为灾区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20多万元。
  刘开田,男,86岁。他用一双手、一把铁镐把600亩荒山变成一片茂密的树林,成为人们崇敬的当代“愚公”。1987年12月,已经61岁的刘开田毅然承包下远近有名的荒山——徐山,开始了几十年的植树护林生涯。为了种树,他一个人既凿石又挖坑,山上没有泥土,他就从山脚下背土,把树坑一个个填满;山上没有水,他就到几里外挑水、浇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开田在徐山上栽下十几万棵松柏,这座荒山在他的手上一天天变绿。1996年,刘开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2012年当选“中国好人”。
  庄印芳,女,1929年出生。16岁开始参加拥军支前,在淮海战役中被授予“拥军支前模范”称号。此后,一直坚持爱军拥军,先后拿出数百万元支援国防建设,帮助军烈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997年,庄印芳骨折未痊愈就硬撑着赶到深圳,为驻港部队送行;抗击非典时期,她带着一卡车自己种植的独头大蒜,赶到北京昌平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送给一线医护人员……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她提出了“拥军100年,奉献100万”的口号。她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江苏省道德模范”等。 
  张广之,男,今年85岁,是睢宁县官山镇张集村南一组村民。他以做善事、做好事为终生之乐。他用子女给的生活费、养老费带领村民建起了苏皖跨省“便民”桥,用获得“睢宁人民好榜样”奖励的20万元修起了水泥路。在他无私奉献精神影响下,张集村人人争做好事、做善事,通过村民自发捐款、省级财政奖补资金、村里一事一议等资金筹集经费,经过3个月的施工,贯穿张集村东西、长1360米的水泥路顺利竣工。老人40多年如一日,省吃俭用,乐善好施,好事做了不计其数。
  张公兰,女,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沛县大屯镇大屯村村民张公兰,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已经八十多岁的张公兰老人,侍奉百岁婆婆六十余年,她的事迹在苏鲁豫皖交界一带广为流传。张公兰的婆婆两度丧子,年近80又因车祸高位截瘫,卧床28年。不管是承受家庭遭遇的不幸,还是为全家人的生计奔波,都没有影响张公兰孝敬侍奉婆婆。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用躬行孝义折射出中华文明的道德之光。
  张玲兴,女,1960年3月出生。丰县大沙河镇双庙村的一名农村妇女。200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她的三位“母亲”:一位是她的养母张凤兰,一位是她的婆婆周黄氏,还有一位是她的继母丁志圆。十几年来,张玲兴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精心赡养着三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张玲兴的感人事迹被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报道。2004年,《张玲兴和她的三位母亲》电视专题片被文化部选送到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展播,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邵帅,男,1998年生,原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2009年,其母亲被查出身患血癌,为了照看母亲,邵帅选择休学,并进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术后,邵帅从出院第二天起,就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12岁的邵帅捐骨髓救妈妈的事情被媒体多次报道后,受到各界关注,全国各地源源而来的爱心捐助,最终让邵帅一家脱离窘境,平安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而邵帅也得以进入梦想中的殿堂——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就读。邵帅因此入选“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当选“第三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首届江苏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入选“中国十大孝子”等。
  陆金龙,男,1958年为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掘进二区工人,经常在掘进巷道连续作业10余个小时,和同组工友多次创造月进尺千米、半煤岩月进尺百米成绩。在劳动竞赛中,肋骨断裂仍坚持工作。忘我的工作、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矿山铁人”的称号。1963年5月,调入庞庄煤矿东陈井工作,提出“身在井下300米,胸怀世界30亿”的口号。在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中,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5年任徐州矿务局党委副书记,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矿井,了解一线职工思想状况,解决职工思想问题。
  宋玮,男,他虽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当人们危难之时会奋不顾身;他虽不富足,却会在人们需要时伸出援手;他用青春和心血铸就医德,把全部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乡村群众。2010年9月14日下午,宋家湾高速公路高架桥下,一辆运钞车在躲避一辆机动三轮车时,翻入河沟里,车内4人虽然年轻力壮,却无法打开河水阻力之下的“生命之门”。当时,骑着摩托车经过此处的宋玮,拖着一条残腿毫不犹豫地跳入齐腰深的河中,使出全身力气拽开车门,车中4名人员才脱离了危险。2012年7月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当选2011年“中国好人”。
  李影,女,1998年,17岁的李影从丰县到上海打工。2005年10月,李影成为沪太路1170弄(龙潭小区)29号公共厕所管理员。她自创“跟踪式”保洁法,即每来一位客人,就进行一次打扫,这样的保洁方式劳动强度很大,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数千米的路,但李影觉得能保持公厕干净无异味,累点也值。李影以热心、细心、虚心、耐心、诚心管理公厕,小小公厕荣获闸北区十佳文明窗口称号。李影靠着勤劳与努力在上海扎下了根。她入了党,有了上海户籍,还先后获得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郑复生,男,1967年出生的郑复生,在21岁那年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导致全身关节几乎全部严重变形强直,拄双拐才能勉强挪步。郑复生也曾灰心绝望过,但此时,许多与他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慢慢走出了生命的寒冬。他于1997年4月创建成立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15年来,郑复生拖着残躯率领志愿者开展助残济困、社区服务、青少年教育等志愿者活动,受益群众几十万人次,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企业、监狱等单位演讲200余场次、听众数万人。他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第一批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贺思群,男,1946年,18岁的贺思群在解放战争中作为支前民工被编入担架队,负责战地救护工作。一次,贺思群从战场上将伤员抢救下来转往后方医院,有的伤员因伤势过重,在途中不幸牺牲了。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贺思群就将这些战士的遗体掩埋在村头。长眠于此的11位烈士中,有9人连姓名都没留下。从此,这11个不能魂归故里的烈士,成了贺思群一生都放不下的牵挂。怀着对解放军战士的敬佩之情,贺思群庄严承诺,为这些不能魂归故里的革命烈士看坟守墓63年,直至去世。贺思群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夏爱民,男,夏爱民是睢宁县一个体户,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从1993年至今,17年间先后见义勇为16次,成为被当地百姓称道的“见义勇为专业户”。他先后跳河救人5次,挽救5条生命,保护国家和群众财产160余万元,但却给自己惹来了许多麻烦,因与歹徒搏斗,他的右肩胛韧带被砍伤,右臂至今难举起来;因多次带病下水救人及天寒时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他还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他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袁增伟,男,出生于1984年的袁增伟,现任中铁二十五局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湘江特大桥劳务队技术负责人。2011年当选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工”,并被湖南省政府记一等功,是湖南本土以外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工。2000年,16岁的袁增伟早早挑起家庭重担,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2008年,袁增伟通过自身努力,自学考取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成为一名专业电焊工。作为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员,袁增伟没有自卑,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质朴的梦想,那就是“要成为中国技术最好的农民工”。今年7月,当选“中国好人”。
  韩玉亭,女,韩玉亭被誉为“商业铁人”,自从参加工作后,她就拼命工作。就在她风华正茂、干劲十足的时候,先后被查出罹患乳腺癌、胃癌、胰腺胰岛细胞癌等六种癌症,动了14次手术,切除了身体的12个“部件”,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抱着“活着干,死了算”的思想,提出了“两个千方百计”、“三同三比”等新的服务理念,在徐州首开送货上门先河,使企业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屈指可数的大型专业公司,被徐州人民亲切地称为“徐州一枝花”。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商业系统优秀政治工作者”和“全国商业战线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
  渠立强,男,丰县农技干部渠立强24年扎根大地,在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领域勤奋耕耘,硕果累累。6年前,经两次手术切掉一个半肾后,以惊人的毅力开始与生命赛跑,5年里,只有半个肾的他大半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去年6月,仅存的半个肾又因癌细胞侵入不复保留,靠透析维系生命的他,从家到单位200米距离,停停走走要20多分钟。近年来,在他带领下,全县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以上,仅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总增产就达6400万斤,增收6375万元。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当选“中国好人”。
  掌家忠,男,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当年,他带领徐州重型机械厂的锻工小组,刻苦钻研锻造技术,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组改进383种工具、模具和操作方法。1953年生产出徐州市第一台工作母机——35吨倾斜式冲床。从1953年至1959年,掌家忠小组7年完成25年7个月的工作量。掌家忠代表小组先后七次出席徐州市工业劳模代表会,被誉为常胜将军,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956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