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长三角北翼“齐飞”添新增长极! 徐州“跨省扩圈” 打造省际城市合作“全国典范”

2021-04-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4-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都市圈是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功能互补、分工合作、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

迈入“十四五”,“徐州都市圈”建设频传利好!

4月21日至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访问,共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苏皖合作重点事项。期间,江苏省徐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再深化
打造跨省际城市间合作典范

徐州市与宿州市毗邻接壤、人文相亲,两地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两市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合作共建、城际交通衔接和社会领域对接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此次签署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加快健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监督落实机制,进一步围绕加强重大政策对接和规划衔接、共建互联互通的徐州都市圈、构建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链、打造资源连片地区生态治理样板、加大区域优质均等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打造徐州都市圈核心支撑、长三角北翼新增长极、全国跨省际城市间合作典范。

到2025年,两市合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城际“断头路”全面消除,公路收费站全面取消,立体交通基本成网,徐州市区至宿州萧县实现20分钟通达,两市多点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不断完善。

产业协同发展深度持续拓展。两市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铜山—埇桥、泉山—萧县、睢宁—灵璧合作共建园区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形成2到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稳步增强。两市环保联防联控联治格局构建完善,共同完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面积10万亩,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两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均达到80%。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保持领先。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在区域率先实现均等化,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高。

提高中心城市能级
打造都市圈新兴增长极

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加强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周边地区得到协同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对徐州而言,赶考“都市圈经济”是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打造区域样板的时代必答题。

在全省层面,江苏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推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全面振兴转型,深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引领徐州都市圈成为策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新兴增长极。”

与省级层面的规划相呼应,徐州“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加快徐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夯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基础,坚持主核带动、同城先行,积极构建“一日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协同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公路、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实现都市圈市民在徐出行一卡通。加快徐州至宿迁、淮北、枣庄等快速放射通道建设,推动轨道交通S1号线向山东枣庄市延伸、S2号线向宿迁市延伸、S4号线向安徽宿州市延伸。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推进徐宿现代产业园区、泉山萧县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提档升级,适时启动共建徐枣等产业园区,搭建多层次产业、经贸对接平台。加快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幸福生活都市圈,推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有序衔接,建立有序、开放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共建养老服务基地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徐报融媒记者:季芳 通讯员:焦琪贺 袁辉

编辑:杨洁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