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他每天坚持长跑20公里 参加业余马拉松30年

2012-10-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2-10-16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获得的奖牌,还剩下许多。还有许多奖杯和获奖证书。

  为了拍照,记者用两根1米多的木条挂起李海平(上)

  阳台上有9双旧跑鞋,李海平随手拎起一只给记者看,他的每双鞋都自己换过底,延长了一倍寿命。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讯 50岁出头的李海平正在备战2012北京国际马拉松。14日下午,他在风华园30号楼的家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是李海平的普通一天:早晨5点出门,沿矿大跑到云龙湖,游泳1600米,上岸;10公里环湖跑;换赛车,骑行40公里回家。晚上再去云龙湖跑一圈。每天自由跑保持在17至20公里。三十多年,日复一日。以30年计,李海平跑过的路超过26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跑了6圈半。
  奖牌
  30年获75枚奖牌
  深秋已经颇冷,李海平依然穿着短裤T恤。
  看记者来了,李海平从桌子底下拖出一个麻袋,哗啦一倒,一堆金灿灿的小圆饼叮叮当当滚了一地。全是奖牌。
  他又拉开抽屉,半抽屉奖牌堆成小丘。沙发缝里还扒拉出一枚金牌。
  李海平歪着脑袋有点得意,又拖出一箱奖杯,中式的,欧式的,陶瓷的,玻璃的……五花八门。奖牌和奖杯,究竟有多少,李海平没数过。
  为了拍照,记者用两根1米多的木条挂起奖牌,还剩下许多。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数清了——75枚。
  2012年初,这些奖牌使李海平当选“感动中国百名矿工”。
  李海平拽出一个1米多高撑得快爆裂的编织袋,里面的T恤印着:“厦门马拉松留念、北京马拉松留念……”涵盖祖国大江南北。“我夏天很少买衣服,这些穿不完还送朋友。”
  阳台上有9双旧跑鞋,李海平随手拎起一只给记者展示,他的每双鞋都自己换过底,延长了一倍寿命。“你就穿这鞋拿的冠军?”“恩,捡100多元的买,最贵的200多元,大品牌的咱买不起。”老李一年得跑坏七八双鞋,这几十年跑坏300多双。
  50岁出头的李海平参加马拉松30年,国家级以上长跑比赛、马拉松赛事、铁人三项赛赛事54次,而且每去几乎都得奖,屡获冠军。
  他是国内马拉松业余组1950—1959年龄段名副其实的领军人。
  训练
  一天一个半程马拉松
  李海平普通一天自由跑保持在17至20公里。
  三十多年,日复一日。
  李海平周末尽量爬山,这样周一可以多工作,少运动,保持运动总量。
  每天20公里长跑从不间断,参加全程马拉松50多场,每场42公里,半程马拉松20多场。以30年计,李海平跑过的路超过26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跑了6圈半。
  李海平少年时报考航校曾被确认身体素质为甲级,曾在体校打过6年乒乓球,每天挥拍1000下。单身时代每天下班沿着三环路飞奔20多公里。
  李海平1979年进入煤机厂工作。1983年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马拉松赛获第6名,第一次拿到马拉松奖项。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应煤炭部点将,以2小时57分的成绩代表中国煤炭工人踏上征程。“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在天安门毛主席眼皮底下跑步,那叫一个紧张。”这是李海平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成绩并不理想。除了紧张,更在于他是以业余选手身份和国家、省队的专业运动员同台竞技。老李没气馁,这股劲,一直伴随着此后30年他和专业、业余选手的竞争。
  “体育个体户”没有教练照书练
  李海平享受过的唯一的专业跑步训练,就是上世纪80年代被单位送到市体校培训。从那以后,李海平就成了“体育个体户”。没有专业教练,他依照书籍训练;没有补品,白糖、盐水就是营养源;没有器械,他克扣自己的工资买。如同久病成医,李海平摸索出诸如“20公里后补水,过早补水会水中毒”的许多经验,他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状态,连续两年他的北京马拉松成绩只相差1分钟。
  参加比赛很烧钱。从1986年至今他参加马拉松70多场,目前的比赛频率是每年10场左右,一年费用至少1万多,耗去了他绝大部分的薪水。
  每次比赛李海平都希望得奖,除了荣誉,奖金能让他“路费有着落”。他说全程赛第一名能奖励1000元。“10年,到嘉峪关的硬座票价从100多元涨到了200多元。我周六参加比赛,周日就回家,省一天的住宿费。”老李掰着指头算着最便宜的已经消失的绿皮车和旅馆,还是嫌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次比赛前,他的老母亲总是几百元不等地资助他。起初完全自费,后来厂里报销几百块。2011年,徐矿集团工会发现了他,开始为他报销部分经费,这让李海平觉得自己不再是单打独斗。但无可改变的是,设备上的乏力和无奈很快残酷地表现在赛场上。
  比赛
  设备落后体力凑
  别的选手住星级酒店积蓄体力,专业营养调配;李海平找最便宜的小旅馆,吃面条馒头,最奢侈的营养是喝牛奶。晃荡30多小时的火车已然严重耗损了体力。老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30年的比赛,就是这样走来,他70多枚奖牌,就是这样拿到的。
  物质艰苦可以忍受,最让他难堪的是竞技设备。李海平在嘉峪关参加过8年比赛,他发现,因为无钱更新,自己的装备已经落伍于其他选手到天壤之别。
  嘉峪关比赛铁人三项,需要在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中游泳,水温只有17摄氏度。“老外运动员都穿防寒服,业余防寒服一般1000元到3000元,专业队国家拨款,我没这么多钱烧。”李海平说,每逢这时就对自己说不冷,不知是不是意念作用,真就挺过去了。事实上,他很清楚运动员如果缺乏保护,在过凉的水中游泳可能导致肌肉瞬间抽搐僵硬。自行车一般7000多元,有的国外选手的车达到几万美元,李海平1500元的自行车还是2003年省吃俭用几个月买的。“太老了,磨损厉害。看着差不多,一上脚差别大了。好车省力,眼看着人家蹭蹭地从身边过去,心里干着急没办法。我就想,人家蹬一下,我蹬两下,只能这样。”
  老李说,只有对设备依赖最少的长跑,才能凸显他的身体素质优势。很多次铁人三项赛,他经常用长跑的速度甩其他选手一截,来弥补自行车赛程中因为设备不给力输给别人的时间,取得艰苦的胜利。
  收获
  “铁人精神奖”和“10年特别奖”
  2007年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李海平被授予“铁人精神奖”,男子短距离老龄组冠军。接近终点时,人和车一起飞了出去,他挣扎着爬起来,1分多钟才恢复意识,接过观众扔来的纯净水,冲掉腿上的血污,摇摇晃晃拎起车上路。李海平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撞破终点。
  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李海平去了8届,带回8块奖牌。国家体育局领导承诺,等这两人参加到第十个年头的2014年,组委会一定给这两人发一个特别奖。
  2012年4月28日,李海平夺得福州国际铁人三项冠军,短短20天后,拿下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冠军杯比赛半程赛冠军。由于表现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将比赛中唯一的“铁人精神奖”奖杯授予了李海平。
  目前,李海平在世界铁人三项赛业余组总成绩排名中列前50名,国内业余组总排名23名,50—59岁组第1名。
  收获煤矿工人的精气神
  有记者问过李海平:“你拿了金牌,企业会给你发多少奖金?”李海平说他自己:“不是为奖金,为着煤矿工人的精气神。”
  运动不仅给他带来几十年没生过大病的好身体,还给他带来荣誉感和朋友。李海平说,铁人三项赛的圈子里80%的人都认识他。他因为厦门马拉松结识了中央台体育人间栏目的编导。“体育人间播过我好几次,中央台晚间新闻我也露过好几回脸呢!有人看到,上班问我:是李海平啊!”老李很开心。
  “累也是乐趣,跑起来像飞,没了杂念,心胸一下就变得开阔。这跑步跟人生一样,往往坚持一步,事儿就成了,不成也别太在意,起码咱努力过,心里舒坦。”
  文/图 记者 林玉尘 通讯员 钟灵 孟婕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